Sebatik   Island

西巴迪島


斗湖西巴迪島發展迅速人民志願保衛團成立

(斗湖詩華日報新聞網) 18th April 2010


配合西巴迪島各種建設的迅速發展,一項人民志願保衛團成立儀式已在日前進行。

 
此項人民志願團的成立儀式見證人:
1) 張金華上尉 - 西巴迪島華人甲必丹
2) 劉月德少校
3) 李振熙少校
4) 劉志勤上尉
5) 祖吉菲- 斗湖人民志願保衛團代主任
6) 亞力生- 斗湖人民志願保衛團副主任
7) 馬瓦上尉


甲必丹張金華披露 :
"......隨著此項人民志願保衛團的成立,西巴迪島現共有七十餘名人民志願保衛團成員。由於西巴迪的地理位置位於印尼邊界,因此成立人民志願保衛團乃是重要的,希望所有村民都加入保衛團........

.......西巴迪島已有廿公里柏油路,水電供也將在2010年尾可以使用,蒙古宋一間警局也已做好,預料在5月25日開幕,目前也在西巴迪島華來士灣建第二間警局.....

.......目前西巴迪島有五間國小與一間國中。

.......隨著上述發展,顯示國陣政府對西巴迪島有巨大貢獻,目前希望政府可以在第十個大馬計劃下,落實由蒙古宋勿剎做一條十五公里長的公路至雙溪馬來友,以惠及該區村民........"


Original reference source : By Nashir Mansor July 29, 2008 Gutsy Smallholder 'Strikes' Big With Oil Palm http://www.bernama.com/bernama/v5/newsindex.php?id=349136

20 years ago, a 22-year-old  young man went ahead with a bold venture to cleared 18 hectares of his family-owned land at  Sebatik Island, for oil palm cultivation.

Doubts expressed by the other farmers do not deter him from becoming  a successful farmer. With a capital of RM15,000 saved from his previous cocoa-trading , he  went on to becoming a successful farmer on  cultivate oil palm trees in his village Kg Sungai Haji Kuning.

This family style plantation farming has not been easy on Sebatik Island that lacks basic amenities. In those days, the source of electricity was own generators and the roads were in bad shape that it was almost impassable even on bicycles. Affandi used to recalled the  toughest in the early pioneer years when the  island lacked basic infrastructure. At that time, the farmers had to entirely depend on the rain and wells for source of water. When there was no rain for a week, the farmers were forced to get their water supply from Tawau. Some workers gave  up living on the island as they could not stand having to fetch water from the well everyday.

Today (2011) Affandi's hard work is  pay off as when  his earnings from oil palm fruits reached RM100,000 a month.

His success does not stop there, as Affandi S. Mohd, now 42, has expanded his estate to 50 over hectares in his island.............................Read full story By Nashir Mansor July 29, 2008 Gutsy Smallholder 'Strikes' Big With Oil Palm http://www.bernama.com


斗湖新桃花源記

朱大寶 / 林新桐聯合遊記 2007年8月

http://myspecialnews.blogspot.com/2007/08/pulau-sebatik.html

如果你知道“桃花源記”的故事,當然明白甚麼是“世外桃源”。 我由遠方慕名西巴迪島而來,現在正處身在這樣的環境裡。

 

這個馬來西亞神秘島上曽住有“相當多的華人”。 如今僅存四家華人。其中兩家是兩兄弟。 謝瑞庭在這神秘島上住了數十年,沒有搬遷的意願 。

“我雖然在斗湖也有房子,但是我卻喜歡這裡的環境,捨不得搬。”

以前這裡也有相當多華人,不過大部份都搬走了,只剩下四家。除了他們姓謝的兩家,還有姓陳與姓鄺的兩家。

 謝瑞庭有2個孩子,一家4口住在一間英式的舊大屋裡,四周種了許多花,夾竹桃。我們坐在大門外的五腳基聊天,陽光非常燦爛,涼風徐徐吹來,令人有“不知人間何世”的感覺。


謝瑞庭很熱情地招呼我這個不速之客,雖然只是一杯白開水,但已令人感動;因為,除了真情,還有一一杯珍貴的水。

“這裡沒有自來水,所以水是最大的問題。”

他們是用雨水的,如果遇到旱天,就必須去斗湖買水了。 他告訴我,一桶5呀蘭的自來水賣5角錢。

 

 


舊黃金機會

為何他選擇住在西巴迪島島上?他遲疑地說,西巴迪島以前盛產木材。

 
“我們都稱木材為金條。因為它很值錢。”

原來這個地方一直都是伐木的地區,“金條”就是從附近的河流運出來,經過這個“海上絲綢之路”運出去斗湖。


所以,謝瑞庭也是為了挖金條而來。

 “現在已經沒有伐木了,因為這裡的木山已經開完了。有的人則進去印尼繼續挖金條……。”

現在去印尼伐木可不簡單,問題很多,許多人都回來了,因為找不到錢。 除此,住在這裡的另一個原因是等機會。等什麼機會?

 

 

新黃金機會


原來這裡埋了一個黃金機會。沙巴政府計劃在華里斯彎建立一個“物物交換碼頭”,這個計劃已經批准了,等著確實的日期。


這是一個很大的商機,計劃一旦落實,華里斯彎將成為斗湖與印尼之間的一個馬來西亞主要貿易樞紐。

 
其實,西巴迪島曾經名傳天下:

英國與荷蘭人都曾經佔據過這個島。
而且當年印尼與大馬發生衝突,戰爭最前線也是這個島。但是,日子久了也就被人們淡忘。
而島的兩國劃分是以島上中央山脈為籬笆,據說這是當年英國軍隊所定下的。
歷史已經過去,今天的西巴迪島非常平靜。

在這個島上生活的各族居民,都能和睦相處。

謝瑞庭帶我到島上走走,他說,現在島上有種植可可的園丘。
這個甘榜雖然不很大,但是走在猛烈的太陽底下,我簡直是熱暈了,有快被曬焦的感覺;個海島的天氣真不是普通的熱。不過,謝瑞庭說,大家已經習慣了這裡的天氣,也難怪他有一身黝黑的皮膚。
整個村只有一條油泊路,是政府在大選前舖的,也是這裡的主要公路。


走在路上,並沒有遇到幾個人,兩旁都是草叢和廢置了的空屋。

 “走在這麼偏僻的地方,一定很不慣吧?” 謝瑞庭笑著問.

不慣倒不會,卻有時光倒流的感覺。 這裡這麼幽靜,人煙稀少,又那麼靠近印尼,不知道治安好不好? 他說,這裡很少發生偷竊或搶劫案的。

 “這裡也沒有甚麼給他們偷啦!所以一直以來都很安寧,很少發生不愉快的事。”

 村里也有一所警察局,負責維持當地的治安。警察局就建立在大路旁,非常顯眼。
謝瑞庭帶我見了警察局的副局長,敦理查;他剛被調來這裡五個月。他說,警局一共有七名警員。
“這裡的治安很好,村民都很和睦,也非常合作。”

 
根據警方1994年的調查,這裡的居民大約有五千八百多人,不過現在應該已經減少了許多。這些居民包括了華人、武吉斯人和迪弄人。


我們在幽靜的路上走著,迎面來了一輛校車;原來這裡有學校。
謝瑞庭說,西巴迪島一共有五間小學和一間中學,他的兩個女兒都在這裡讀書,連他自己也是在島上的學校受教育的。


我們來到了華里斯灣國民型小學,一排用木板建成的建築物,沒有草場和籃球場,只有前面一塊黃土空地,凹凸不平。學校靜悄悄的,學生們已經放學了,我們和學校的一名文員談了起來。
這個名叫瑪茲蘭的年輕文員告訴我,學校共有203名學生,只有三個華人學生。


在這麼偏僻的鄉村工作習慣嗎?他說很享受這裡的工作環境。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對習慣了大城市生活的人來說,也許對這裡的悠閒和寧靜反而不習慣吧。

可是這裡的人面對缺水,沒電(必須用自己的發電機)的情況,卻也樂得捨不得搬走。他們的心情,也不是我們這些外人所能理解的。

我發現在不遠處有一間教堂,謝瑞庭說已經沒有人了。原來在早期有外國傳教士在這裡建了間教堂,現在已經是人去樓空,只剩下周圍長滿的野草叢。

“以前有很多人都來這裡拜神,我也常來;不過越來越多人搬走後就空著了。”
相信從前住在這裡的華人大部份都是教徒吧?


我們走回碼頭,剛好有船靠岸;這是專門載當地居民來返斗湖的客船。島上共有三艘船,每天早上的幾個時段會開到斗湖,島民必須在下午再搭船回來.....................................


斗湖外海的島嶼為西巴迪島,

西巴迪島一半是馬來西亞及另一半為印尼領土。

 
西巴迪島最左端的小市鎮為印尼的小鄉鎮Sungai Nyamuk雙溪雅目蚊子港或)。快艇船程廿分鐘可抵達!

 

 

 

 


貿消部:西巴迪島民禁帶超過2公斤白糖回島
(星洲互動)從2010, 1月31日開始,西巴迪島的島民不能帶超過2公斤的白糖回到島上。

國內貿易、合作社及消費部副部長拿督陳蓮花週六(2010,1月30日)在西巴迪島魯宋主持發放必需品活動後,作出這項宣佈。 禁止島民一人帶超過2公斤的白糖回到島上的措施是斗湖國會議員拿督嘉夫沙禮的建議,並由西巴迪州議員阿都慕依斯向貿消部陳情。

陳蓮花表示,根據嘉夫指出,大馬的統製品包括白糖通過西巴迪島被走私到鄰國。隨著這項措施的推行,貿消部人員週日開始將會駐守在西巴迪島的入境點,任何帶入超過2公斤的白糖將被充公。
 



 


海下電纜安裝工程進行中•
大馬 即時新聞 2010-01-16 20:42

西巴迪島2010年6月起供電24小時


(星洲互動)2010年6月起,西巴迪島居民將可享有24小時電供。

加拉巴幹國會議員拿督阿都嘉夫沙禮說,現在正進行耗資1億2000萬令吉的海下電纜安裝工程,從Pasir Putih拉到西巴迪島上,長達13公里,估計2010年6月完成。

“目前,西巴迪島民只享有6個小時電供,即從傍晚6時至午夜12時而已。”

有關電供計劃是傳達予人民的各種設備之一,作為國陣政府對人民需求的關注。

國會議員拿督阿都嘉夫沙禮對一些不努力改進自己,反而過於依賴政府援助的鄉區人民,感到失望。政府已提供許多撥款及各種援助予村民,包括畜牧業及籠中養魚,但少數鄉區人民善用有關援助。

星洲互動•2010.01.16
 

 

 
朱大寶
林新桐聯合報導/攝影


一島兩國,早已在大馬出現!

 
相信在我國約2000萬人口中,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件事情。
任你想破了頭,也想不到有個“神秘的島”竟然是

大馬神秘島, 一島兩國制

一島兩國制 : 這個島的一半主權是屬於大馬, 另一半是屬於印尼。

 
 

大馬神秘島出現“一島兩國”

翻開馬來西亞地圖仔細的審察,在沙巴的東岸靠近斗湖的最南端,有一個很特別的島,名叫:西巴迪島(Pulau Sebatik)。

 

 
 

這個島大馬只是擁有它的一半,而另一半是屬於印尼的。


 

! 我們去這個島,揭開她神秘面紗。


不過,在出發前我是沒有想過這次的採訪,那麼凶險,差點連小命也沒了。




絕難發現的小島


西巴迪島,面積比新加坡島大超過兩倍,一半是印尼,一半是馬來西亞。 這個島在地圖上處於不顯眼的地方,如不蓄意尋找,絕對難發現它的存在。

因為這裡是印尼人的“海上絲綢之路”。
 

因為這裡曾經是馬印對抗時期,唯一的交戰前線。

因為這裡曾經是沙巴人運輸木材的水路。

因為這裡將是“物物交換碼頭”計劃的發展地點。

 
這個島是印尼人(加里曼丹)的海上絲綢之路,只要你到斗湖碼頭問一問就知道,每天在這個水域進出的印尼船隻有多少,就會了解此島的地理位置是非常的重要。印尼人乘搭快艇來 斗湖工作、經商,每天進出的人數很多很多。有准證的,沒准證的,都有。 可是,印尼人可以通過許多水道避開檢查,進入沙巴的境內,真的是防不勝防。這些人可以在斗湖的任何一個岸邊下船,只要你站在海堤上就能看到他們像螞蟻一般,一個接一個爬上來,實在是奇景。
各種各樣的非法勾當都是經過這條“海上絲綢之路”,很多印尼人都是靠這條水路發達的!


西巴迪島是長形的,它與沙巴大陸相對而形成一道寬度與柔佛海峽差不多的“海峽”,由於地理位置的因素,沒有大風浪,小船在這條水路上航行就安全得多。


這個島的對面有許多河口,小船可以從印尼的海域進入這些河流,達到沙巴的土地,衍生了許多問題。
走私活動成了執法機關最頭痛的問題。這些走私活動,從一根小香煙到大木材都有.


此島的一半是屬於印尼的,有很多印尼人住在這個島上。他們每天都搭快艇到斗湖“上班”,情況就如許多大馬人每天過長堤到新加坡工作一樣。


除此,西巴迪島背後還有一個印尼的島,名為奴奴干島(Pulau Nunukan),住了許許多多的印尼人,同樣每天搭快艇經過“海峽”,到斗湖工作與經商。


他們的工作都是見不得光的非法勾當,他們的經商就是走私。
在斗湖街頭巷尾,到處可以看到印尼人,不論是男或女,向路人兜售各種走私的物品,最常見的包括香煙、手錶、褲帶、傳統藥物等等。


這些人是早上來,晚上就回去的;當然也有晚上來,早上回去的,例如小偷與妓女。

 
西巴迪島一帶,靠近沙巴這邊,島上有5個小甘榜,最大的是華里斯彎(Wallace Bay),海警在離此不遠的地方設有一個海上檢查關卡,所有進出的船隻都必須接 受檢查。


抵達斗湖後,我便到海邊的碼頭碰碰運氣;聽說那裡有客船到西巴迪島,可是一天只走一趟,如果我乘坐客船就得在島上過一夜,但島上卻沒有旅館。


在碼頭,海面上“擠滿”了小舢舨、大舢舨和小貨船等,大夥忙著搬貨到船上,等船,上下船,把這個魚巴剎碼頭擠得水洩不通,好不熱鬧。然而,幾乎98%是印尼人,各種各樣的買賣在進行,旁邊就是移民廳與海關。


另一名船夫買了桶油上船來,他似乎看穿了我心裡的恐懼,便開口對我說:“我是回教徒,我們所許諾的事一定會辦到……。”原來,他們都是每天來這里工作的印尼人,就住在不遠的島上。他也告訴我,他是武吉斯人:“大家都說武吉斯人很壞,不過不是所有的都是壞人……。”

 

抵達了這個神奇的島嶼--西巴迪島。
盡在眼簾的,只有幾棟陳舊的板屋和一個破舊的碼頭。沒有美麗的沙灘,只有沼澤地,沒有我想像中的熱鬧,反而是個寧靜的甘榜。


 

CHINESE INDEX : Islands 23-1-2008   March 26, 2011 02:59:19 PM